云势软件CEO张英男:数字化浪潮重塑全球医药行业,中国更有机会

2018-08-23 来源: 高康平

蓝湖资本被投企业「云势软件」 CEO 张英男

日前在接受医疗健康垂直媒体动脉网的专访中指出,放眼全球,生命科学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过程,无论是 AI+药物发现、临床试验管理,还是大数据分析、市场洞察等环节,都已有落地的成熟智能工具。但由于国内外技术创新的时间差,相对于国外的企业聚焦于某个细分领域的创新,国内企业更强调综合解决方案的创新,并且在政策、市场等推动之下对数字创新意愿更强,这让国内的创新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跑出来——包括制药企业和创新服务提供方。

云势软件 CEO 张英男

从全球范围看,生命科学行业尤其是制药企业正在积极拥抱数字转型,转型发生在多个方向,包括 AI+药物发现、数字药物、临床实验数字化、临床数据挖掘、电子健康记录、真实世界研究、药物安全、市场数据洞察等。在每一个领域,都能找到相应的案例。

AI+药物发现是当下最为火爆的概念之一。人工智能对药企的吸引力在于,能够大幅缩短药物发现的时间、提升药物发现的效率,TechEmergence 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从 12%提高到 14%,可以为生物制药行业节省数十亿美元。利用已有的学术、药物发现数据来“训练”计算机,让它能够从人类已知的药物发现模式中获得灵感,找到那些被人类忽视或者没有注意到的靶点、化合物和反应路径,另外一个应用方向是药物结构的设计。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业界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在药物发现的全流程发挥作用,包括靶点发现与验证、先导化合物优化、候选药物开发、临床研究等,这些能力也在逐步培养中。

临床实验数据采集和管理电子化是另外一块重要的需求,传统的模式是,数据在药企、CRO 机构、医院之间来回传输,很难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而应用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之后,能够实时地对多阶段的数据进行把控。

而电子健康记录、大数据工具则为企业掌握更丰富的市场数据提供了支撑,企业可以从结构化数据集中找到价值点,为药物开发、患者招募、市场策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在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之后,药物上市了,接下来的学术传播和患者教育方面,也受到了数字化浪潮的影响。比如企业要向医生传递学术信息,过去是通过会议、拜访等方式实现,而医生工具/医生社区的出现让企业找到了学术传播的更好路径,线上的数字营销应运而生。

而从患者服务的角度看,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更多的是通过线上媒介获得信息,对诊疗和用药的自我参与也越来越强,所以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来进行医学教育、患者服务等,构建新型市场关系。

从实践案例看,诸如辉瑞、诺华、罗氏等头部药企在数字化转型上进行了大量投入:辉瑞与 IBM Watson Health、晶泰科技等合作;诺华与 Medidata、Cota Healthcare 等达成了合作;罗氏则以总价 2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肿瘤大数据厂商 Flatiron Health。这些都无疑证明了数字化技术或工具对药企有巨大的吸引力。

国内企业或在数字转型中更积极   

受政策、市场、企业自身意愿等影响,国内医药行业也在经历数字化转型。政策方面,近年国内医药政策变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且贯穿医疗、医药、医保等各个方面,是系统性、综合性的影响。

过去,我国是一个仿制药大国,创新能力非常弱,近年政策鼓励仿制药发展,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加上海外人才归国,技术引进等,国内创新药异常繁荣。而随着创新药繁荣,带动了临床试验的需求,对AI+药物发现、临床信息化等“生产力工具”的需求也在加强。

另外,药品流通整顿、两票制、金税改革等措施,对行业内原有的营销优先的商业模式提出了挑战,企业需要有分量的产品产能在市场立足,促使企业在研发、临床上投入,同样带动信息化工具的需求。

在政策、市场的变化之下,一些企业开始主动思变,探索管理转型和技术转型,而这两个方向的转型,都需要数字化工具来提供支撑。

而对中国企业而言,数字转型可能提供一个全新的机会。这里涉及到国内外创新的不同,国外更多是技术创新,国内则更多是模式创新,在医药数字转型过程中也一样,国外的企业可能更加更聚焦于某个细分领域,而国内企业则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

当然,这与技术背景、核心企业需求不无关系。海外企业的技术长时间处于领先位置,技术分工比较明晰,新技术往往是对原有技术的迭代和更新。而国内对AI、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更够系统接收、全盘消化。

所以我们会看到国外的技术创新公司大多数是深耕于一点,大企业和它的合作也仅限于某一业务领域;而国内的企业往往会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技术的延展性比较高。

综合来看,数字化转型浪潮同样在国内制药行业发生,由于技术背景、产业背景的不同,我们在发展和利用新技术时会更加积极,这将给数字转型提供更多想象空间。将来或许会有一批创新企业走在数字转型前列。

比市值百亿美元的Veeva更具想象空间

数字化浪潮之下,云势软件是直接的“受益者”。从 2012 年成立以来,云势软件深耕生命科学领域的信息化服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为核心,为生命科学行业提供销售管理、临床试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解决方案。

云势软件产品线

云势软件在全球拥有约 150 名员工,公司核心团队拥有 10 余年行业经验,专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占 80% 。作为一家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创新公司,云势软件已获得国内外顶级风险投资公司总金额逾亿元人民币融资。(蓝湖资本是云势软件 A 轮重要投资方。)

目前,云势软件服务了近百家生命科学行业头部企业,包括阿斯利康、拜耳制药、雅培制药、齐鲁制药、华润医药、天士力等。有超过 5 万名来自世界 500 强和国内龙头企业的员工正在使用云势软件的产品和创新服务。

此前,业内更多地把云势软件看成是国内对标 Veeva的企业,这家成立于 2007 年的企业在 SaaS 领域这个已经拥有甲骨文、微软、Saleforce 这些巨头的情况下,从生命科学这一垂直领域突围,成立十年突破百亿美元市值,可以说是国内创业企业的模板。它几乎囊括了 Top20 的制药企业,2017 年收入为 6.86 亿美元。

云势软件和 Veeva 的打法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两家公司均聚焦于生命科学这一垂直领域,能够持续地深耕。不同点在于,云势软件的产品线覆盖更广,能够为转型中企业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在国内市场更为有益。

另外,AI+新药研发这条线可能是云势软件突破的重点。在 2017 年 7 月,云势软件与著名常春藤联盟成员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医疗人工智能实验室,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 AI+新药发现。

张英男表示,云势软件在 AI+新药上的布局更类似于这一领域的英国独角兽企业 BenevolentAI,该公司成立于 2013 年,今年 4 月,它宣布从新老投资者中再次融资 1.15 亿美元,使其估值提升至20亿美元。这是AI医药行业最大的融资之一。

BenevolentAI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估值,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不无关系。同样是将AI应用于药物发现,BenevolentAI 更像是一家创新药公司而不是技术公司。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出能够推动药物研发的知识,提出新的可以被验证的假设,从而加速药物研发的过程。

BenevolentAI 手里已经有了包含二十款药品的在研管线(pipeline),它会进行初步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BenevolentAI 发现的药物有显著的商业价值,在 2014 年时,BenevolentAI 就以总价 8 亿美元的价格向一家美国药企授权了两款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商业化许可,在 2017 年 BenevolentAI 再向强生公司授权了一款在研药物。

云势软件在 AI+药物发现业务上的理念也是要比肩于创新药公司而不是 AI 技术公司,技术是有边界的,而创新药未来有无限可能。AI 技术始终是给药物发现“赋能”的,所以云势软件在这条线上会注意积累在“药”方面的能力。

“目前无论是从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来看,以 AI、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确实为行业带来了转型浪潮,但是还远没有到全面拥抱的时候。‘颠覆式’技术也不会很快发生,云势软件要做的是为行业赋能,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掉队。”张英男说。

张英男简介

张英男是医药行业信息化专家,拥有超过 10 年的医药行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和系统建设经验。2012 年创立的云势软件,目前已获得国内外顶级风险投资公司总金额逾亿元人民币融资,正逐渐成长为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云端解决方案领导者。其创立的海天创想的医疗主数据产品于 2013 年被美交所上市公司 Veeva 正式收购(现已过竞业期)。曾就职于 Microsoft China、Johnson & Johnson 和 Veeva。

扫描二维码进入蓝湖官方微信

蓝湖资本微信公众号